文/陳建維

馬祖城鄉特色產業園區原被寄予厚望,是突破地方產業用地不足、實現產業升級與觀光結合的關鍵建設。然而工程自2018年(107年)起動工以來,卻屢屢因行政執行與規劃缺失延宕至今,審計部數度在中央財政決算報告中點名縣府監督失職,反映出地方施政的管理及決策失能。
根據審計部報告,馬祖此案總補助金額逾1億元,期程本應於109年底完成,卻因用地尚未取得、規劃不周、現場監督不足,以及得標廠商倒閉後未能及時因應,導致設施延宕超過4年之久。在疫情干擾和缺工等不可抗力之外,最大問題在於縣府工程流程缺乏前瞻性風險評估,未建立合理的追蹤管考機制與即時決策,對於廠商狀況及工程落後預警流於形式,面對現場問題缺乏資訊透明和責任歸屬,致廠商倒閉、工程變更、分包爭議屢見不鮮,成為縣政延宕的典型案例。
實際上除了本案之外,縣府也有許多工程展延,反映出連江縣政府在重大公共工程管理上亟需改弦易轍。有業者與議員批評,政府明知土地取得、建管、招商皆有瓶頸,卻未能在立案階段找出現場條件的不確定性,更未善用中央監督,也無法有效與廠商溝通並協調利害關係人,造成各方利益受損、資源重複投入,對產業升級反成拖累。
所幸,目前園區工程進度已逼近90%,並有部分企業如物流、食品、酒廠等表態進駐,園區具備產業聚落優勢,預期能帶來就業與產值效益。但工程管理失當若不徹底檢討,未來招商、營運及維修階段恐重蹈覆轍。
為避免相關問題重複發生,縣府實應預擬相關措施,如建立工程專案追蹤系統,開放第三方監督,即時回饋現場進度與預警。同時提高資訊公開透明度,讓議會、媒體及社區即時掌握每一階段的建設時程、經費與決策。最後則強化中央地方協作,善用補助、技術與中央人力資源,才能確保建設期程不再延宕。
馬祖產業園區能否帶來產業升級、招商、生態守護與觀光融合,考驗的是縣府的綜合治理能力。政府唯有痛定思痛,徹底體檢公共建設管理流程,才能把握產業轉型機會,不負地方與中央的資源投資,也為下階段產業永續與就業創造真正加分!
閱讀延伸:梅石莫淪為蚊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