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維

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今年首度實施,外界普遍關心馬祖(連江縣)的統籌分配稅款狀況。然而,最新公告卻顯示,連江縣的初步分配款僅有7.13億元,不但沒有比去年增加,甚至還低於早先試算的33億元,細看實際數字,甚至還比修法前少千萬餘元,馬祖成為新版財劃法試算數字下唯一分配款「負成長」的縣市!
我們不怪中央「刪錢」,但公式設計產生了技術性問題,就應該要儘速解決。行政院長卓榮泰30日也公開表示「新版財劃法的計算有一點誤差,現在要想方設法把誤差補回來,讓計算能夠更公平」。
依新法,普通統籌稅款須分為本島(90.5%)與離島(2.5%)兩個大水池。但計算方式卻出現矛盾:分子採「本島、離島分開算」,分母卻合併全國縣市。再加上「不得低於前一年」的保障條款,使得計算結果無法兜攏,部分資金就被「卡住」,暫時無法分配。財政部也坦言,這是條文設計上的問題,不是行政延誤;若沒有修法,這筆錢依法不能亂動。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新聞會說:「無法分配金額屬離島三縣較多,因此離島初步分配金額增加較少。」

根據官方數據,目前因公式問題「無法分配」的金額,總計約 345 億元,其中離島占比最大。這筆錢並沒有消失,也不是中央不願給,而是暫時被困在制度的灰色地帶。對於馬祖而言,初步公告的7.13 億元,只是「能先分的部分」;剩下應屬離島的額度,必須等立法院與中央修法完成後,才能真正入帳。地方民眾關注的重點,應該是中央什麼時候能補正公式、確保這筆錢回到地方,而不是陷入誤會或謠言。
面對統籌分配稅款的爭議,地方各界出現不少情緒化反應,甚至互相指責。然而從事實來看,這並不是「誰刪了馬祖的錢」,而是制度上存在的漏洞。與其內耗,不如把焦點放在如何推動修法、如何在立法院和行政院爭取離島的正當權益。
馬祖的財政需求真實且迫切,觀光建設、教育醫療、基礎設施都需要穩定資源支撐。若地方因誤解而產生對立,只會讓離島更難發聲。只有團結,才能讓中央正視離島處境,加速修法補正,讓那「卡住的錢」真正回到馬祖。
這次統籌分配稅款的爭議,凸顯出制度設計的複雜與不完美。馬祖的「縮水」只是表象,本質上是一個等待修法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地方應該明白:錢並沒有消失,重點是如何齊心把法修好,讓這筆屬於離島的345億,早日解鎖、落實在地方發展上。
閱讀延伸:從33億到7億 別用制度欺負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