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維

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三讀通過,本來以為是地方財源的「及時雨」,沒想到對馬祖來說卻成了「落空的期待」。原本在試算表裡,連江縣被估算可分得33億元統籌分配稅款,結果財政部最新換算卻僅剩7.13億元,甚至比修法前還少一點點。這落差,不只是一組數字的冷冰冰調整,而是牽動地方能否正常推動醫療、交通、建設的現實困境。
馬祖的自主財源一向有限,去年自籌財源才3.8億元,大部分公共建設和社會服務都要靠中央分配。如果新法分到的餅不增反減,對地方而言不只是財務緊縮,更是一種「被邊緣化」的挫敗。
更荒謬的是,財劃法分明有明文規定:一般性補助款不得低於前一年,這是保障地方穩定財源的基本原則。但行政院現在卻打算把一般補助款改為「申請制」。換句話說,地方得一案一案去寫計畫、送審核,才能拿到錢。這種做法等於變相架空了法律規範,把「穩定保障」變成「看中央臉色」。對離島縣市來說,這不只是財務問題,更是制度正義的問題。
有人指責「立委亂刪馬祖的錢」,其實並不精確。真正的問題是公式設計不利離島,加上中央在執行細節上的反覆,讓原本期待的財源保障落空。縣長王忠銘和立委陳雪生目前正積極北上陳情,9月初立法院還有協調會,但對馬祖居民來說,「33億」變成「7億」的心理落差,已經造成深深的不安。
ADVERTISEMENT
新版財劃法對地方財政公平原本應該是一次「翻轉」的契機,卻因制度設計與行政操作,反而讓馬祖更矮化。中央若不正視離島的特殊性,光靠口號喊「保障地方財源」,恐怕只會讓人覺得蒼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