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維

今年夏天,連江縣府把「數位馬祖」重新擺上檯面。6月下旬,縣長王忠銘與議會團隊赴數位發展部拜會,爭取從行動寬頻、海底電纜到智慧城市的全面支持。數位部當場回應三件「看得到的」協助:其一,因應新臺馬輪歲修與海上航程需求,補助建置船上通訊設備與改善沿線行動訊號;其二,台馬四號海底電纜(TM-4)預計在「明年」啟用,補強跨海頻寬與穩定度;其三,既有微波備援由12.6Gbps調升至14.6Gbps,以強化斷纜時的通訊韌性。
然而,數位馬祖的視野,不能僅止於硬體建設,數位基礎設施的意義,不應只是讓旅客方便拍照打卡,而應是作為一套全面性、能留才育才的政策工具。縣府團隊與數位部所洽談的建設,若能進一步與地方產業策略深度結合,馬祖將有機會把過去受限於天候的「淡季觀光」,轉化為全年不歇的「數位經濟」,為青年創造更多機會,也為地方經濟注入穩定脈動。
例如轉化馬祖劣勢,在各主要聚落成立「馬祖遠距工作中心」,將閒置老屋與社宅結合,給予青年低租金+技術輔導,吸引創作者、設計師與遠端工程師有條件入駐,亦可支持在地創業者透過技術數據開發導覽、保險、物流等數位服務,創造地方數據資產。
數位基礎建設若只是為了「讓旅客拍照打卡」,那成本效益太低;若能把海纜、光纖、5G與創業資源打包成一套留才、育才、創業的政策工具,馬祖才有可能把年節性旅遊熱潮,轉換成穩定的地方經濟脈動。
ADVERTISEMENT
閱讀延伸:中華電信,馬祖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