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維 圖/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每年春夏之交,是馬祖旅遊的黃金季節,特別是奇幻夢幻的「藍眼淚」吸引成千上萬台灣遊客慕名而來。南北竿兩島作為觀光主體,在旺季應當成為雙城不夜城,但現實卻令人遺憾:交通船每日僅營運至傍晚五點,之後如無私人包船(單程約新台幣一萬六千元),遊客便無法往返兩島,等同錯失目睹藍眼淚的最佳時機。
這並非單一案例。一位台北來的李小姐,日前便因為藍眼淚當晚只在北竿大量出現,欲從南竿搭船前往,卻卡在交通斷點,錯失良機。港務人員無奈表示,公務船五點準時收班,「想去就只能包船,一趟一萬六」。這樣的情況,在藍眼淚旺季屢見不鮮,也使不少遊客抱憾而歸。
馬祖的自然觀光資源得天獨厚,尤其「藍眼淚」已登上「世界十大奇景」名單。然而,目前交通設計仍以公務需求為主,並未配合觀光高峰彈性調整。當藍眼淚大多出現在晚間八點至十點,卻無任何官方夜航船班,顯然與當地觀光產業的發展節奏脫鉤。南竿、北竿兩地住宿、景點與活動設計日漸多元,但若交通不便捷,即使有再美的藍眼淚,也只能成為遠觀而無法近賞的奢望。交通不該成為遊客觀光體驗的「斷點」,更不應成為地方發展的「瓶頸」。
有鑑於此,縣府是否應思考開闢季節性夜航交通船 強化雙島聯動,如在藍眼淚旺季(每年4至6月)期間,設置南竿至北竿的夜間加班船班(如晚上8點與10點各一班),由政府補貼經營成本。也可設計預約制與浮動開航機制,當預約人數達一定門檻即自動開航,並避免空船無效運行。最後則是調整港口夜間人力、照明、警消安全等基礎服務的配套措施,不讓夜航成為管理死角。
觀光是馬祖的重要經濟來源,各部門也都相對重視,但觀光發展不能只是口號,更需制度配合。否則,一趟藍眼淚之旅,對一般遊客而言,不只門票貴,連交通都成「奢侈品」。讓觀光回歸平民,讓美景不只是傳說,不讓「藍眼淚」變成「觀光的眼淚」!
閱讀延伸:馬祖交通「生食都無夠,哪有通曝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