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維

決算報告看縣府(三)政風處:缺乏基層政風機制,制度建立才是長久之道
近來,連江縣部分公務機關爆出疑似職場霸凌事件,相關爭議逐漸發酵,甚至連縣長王忠銘都在9月1日召集相關主管親自主持「反霸凌會議」,宣示縣府不容忍任何霸凌行為。這樣的動作固然展現決心,但若回到審計部近期公布的 113年度連江縣審計報告,會發現問題並不單純。
審計報告明確指出,縣府及所屬單位雖已依規建立反霸凌的基本規範,但仍有機關未落實通報機制、未設置申訴調查小組,甚至連必要的教育訓練與公開宣導都不到位。換言之,表層的「會議宣示」與底層的「制度建置」之間,仍存在落差。
審計報告點出三大問題,分別是一、反霸凌機制未全數建置:部分機關至113 年底前,仍未完全依人事總處規範,建立通報平台、申訴調查小組與防治教育。這與近來發生的職場爭議,正好形成呼應。二、政風人力不足、業務推展困難:全縣僅2位專職政風人員,其餘30多個單位多由兼辦人員負責,異動頻繁且缺乏專業訓練,使得廉政與反霸凌的宣導難以深入基層。三、利益衝突揭露未落實:補助案資訊常延遲公布,甚至缺乏覆核機制,恐影響外界觀感,削弱政府推動「友善、廉能」文化的正當性。(審計報告乙-29頁)

雖然縣長高調主持會議、表達反霸凌立場,對外確實有安撫效果,但審計部報告提醒我們:真正能讓公務人員安心工作的,是日常制度的落實,而不是臨時喊話。真正要絕職場霸凌,重要的是通報機制要暢通、調查小組要能獨立運作、宣導教育要定期且有感,這些都需要從基層做起,並建立可持續的行政文化。否則,即使縣長一再重申「不容忍霸凌」,現場的基層同仁仍可能感受不到保障。
馬祖各行政區極為分散、公務機關人力有限,政風人員不足是結構性問題,但這也意味著更需要嚴謹的制度來補位。如何讓兼辦人員有專業支撐?如何透過平台強化案件通報與後續關懷?如何確保利益衝突揭露能及時公開?這些都是縣府亟需檢討的方向。
反霸凌文化不是靠一場會議就能立竿見影,而是需要從基層制度逐步累積。審計部的提醒,正是對縣府的警鐘:若沒有從組織與機制下手,馬祖的職場安全與廉能政治,只會停留在表面口號。連江縣的反霸凌爭議,揭示了制度與文化之間的落差。縣長的會議可以是起點,但更重要的是縣府能否真正落實審計建議,補強通報、申訴、教育與檢核機制。唯有如此,才能讓「健康友善職場」不再只是文件上的承諾,而是基層同仁每天切身感受到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