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馬祖是一個充滿希望與夢想的島嶼,在連江縣政府的公開宣傳中,馬祖是「歲入歲出」連年有餘的財政模範生。然而,當我們再度翻開審計部的113年度決算審查報告,我們卻發現這份亮麗的成績單背後,其實隱藏著不少「不能說的秘密」。那些看似穩定的數字,更像是海市蜃樓,隨時可能被一陣風吹散。
縣府團隊向來驕傲於其連年歲入歲出相抵有賸餘的「財政實力」。但審計部的報告卻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筆錢並非來自縣府開源有方,而是仰賴中央補助款和統籌分配稅款的「九成」支持,自籌財源只占不到一成。更黑色幽默的是,這點微薄的自籌財源,連支付縣府公務員的人事費都遠遠不夠。
換言之,我們的縣庫財務自籌能力非常不足。而那些讓縣府引以為傲的「賸餘」,不過是大型公共工程因進度嚴重落後,導致中央補助款遲遲未能撥付,被動保留在帳面上的數字遊戲。這哪是財政穩健?分明是財政「空轉」。
報告中的數據更是赤裸裸地揭露真相,連江縣113年度的歲入決算審定數減少了1.5億多元,主要是因為北竿大坵島聯外道路等計畫進度未如預期,導致數億元的補助款短收。這就像精心策劃一場大型宴會,結果主菜的食材因為天氣不好、農夫罷工等各種原因,一直無法送達。這場宴會不僅賓客沒吃飽,還得把預算一延再延,期待「明年」能順利開席。
審計部報告委婉地批評,這是「計畫先期審編作業未盡嚴謹,及執行與預計進度未盡配合」。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縣府在規劃時根本是「眼高手低」,決定了計畫、卻沒有實際考量執行能力;在執行過程中又「放牛吃草」,對工程進度毫無管控。從廠商解約、天候影響、人工不足,再到原物料上漲,每一個藉口都像是一把利刃,諷刺著縣府的無能與怠惰。除了大坵道路,其他諸如塘后道道路工程、南北竿跨海大橋等重大計畫,也因同樣的理由,年復一年地躺在「應付保留未結清數」的清單上,成為連江縣「政績」中的一個黑色笑話。
審計部在報告末了,用極其溫和的筆觸,敦促縣府「注意提升歲入預算執行效能」、「審慎評估各興建計畫需求與執行量能」。這話說得客氣,但聽在縣民耳裡,卻是沉甸甸的指責。這份報告照出了縣府華麗辭藻背後,那無數個被延宕、被註銷、被無聲遺忘的工程,還有因行政效率低落而空轉的縣政。這些問題不能再被一句「積極檢討」或「研謀善策」所掩蓋。究竟何時,馬祖的重大工程才能不再讓縣民望穿秋水?
縣府團隊真應上緊發條,人民選你們不是為了聽漂亮話,更不是為了看一場又一場的「畫大餅」秀。只有腳踏實地,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把每一個計畫都落實到實處,才能真正為全體縣民謀取福祉。否則,這份充滿黑色幽默的審計報告,只會年復一年地,繼續打著縣民的臉。
閱讀延伸:記錄馬祖標案終結者廠商萌生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