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維

馬祖拚國際藝術島,誠意何在?文宣打得漂亮無誤,但重點,恐怕差點劃錯地方,近日連江縣政府信心滿滿,藝術島宣傳已空降松山機場,預期「可大幅增加效益」,畢竟松山機場年旅客量達約54萬人次,日均1.5萬人次,熱鬧得很,曝光效果似乎不錯。但這真是「拼觀光」的好劇本嗎?還是把形象廣告當成推旅遊的萬靈丹?問題來了,這些旅客不是早就要飛離島了嗎?
實際上要真正「推廣」馬祖,吸引遊客離島,松山機場人流多少根本不是重點,放在那裏效果最多頂多形象加分,實際銷售轉化卻可能是零。廣告預算拿去放在「已是目標客群」的地方,似乎劃錯重點,松山機場廣告看似聲勢浩大,卻像是對已經上船的人喊「快來搭船」。要真推廣,恐怕該在社群平台、旅遊網站、甚至捷運轉運站投放,才能鎖定那些還在猶豫「要去花東還是離島」的潛在旅客。
要真正推廣藝術島,首先還是應該在有效平台投放,例如旅遊 App、社群、搜尋引擎或旅遊網站,精準鎖定那些正在搜尋「離島旅行」、「藝術展」的人群。接著優化交通與島內設施,唯有良好的交通配套及導覽服務,才能讓遊客一上岸就能順暢遊玩。最後則是再次提升觀光接待能力,從住宿、餐飲,到文化體驗,每一環節都得完善,才能讓「來一趟藝術島」變成「下次還想再來」。也絕對比在松山機場掛海報來得實在。
ADVERTISEMENT
我們肯定縣府想拚國際藝術島的企圖心,但如何真正提升遊客抵達的便利性與旅遊體驗,或許才是推廣能否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