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連江縣政府昨12日召開114年第22次主管週報,根據報導,王忠銘縣長在會中要求各級主管與同仁應「深謀遠慮、具備前瞻視野,切勿等問題出現後才研擬對策」。然而對許多馬祖居民來說,這些話實在毫無溫度。
今年五月,行政院調降連江縣一般性補助款新台幣3.65億元。其他縣市立刻高喊「政治報復」、爭取資源,而縣府的回應則是「還好薪資與弱勢照顧沒受影響」。看似沉著,卻也默默暗示「其他項目可以再縮一縮」。只是,這些「其他項目」往往正是居民期待改善的公共建設、文化保存與社區活化。一旦縮減,影響的不只是預算數字,而是居民的生活質量。
翻開近期島上輿論,許多民眾反映基礎公共建設及環境問題,若縣府連路都修不好、環境及基礎建設無法維持、颱風的交通疏運計畫總是慢半拍,這樣的施政表現,哪裡像是「深謀遠慮」?馬祖的戰地政早已是歷史,但行政效率卻似乎還留在舊時代。中央補助與建設計畫一再送來,卻常在層層程序中被耗到失去時效,甚至拖到民眾懷疑計畫是否還在,無怪乎有些民眾說縣府很會「秀」,卻很少有人真心說縣府「會做事」。
對馬祖人來說,縣府的施政不需要成為舞台劇,居民也不是觀眾,縣長應該讓施政更「有感」。這樣的有感,不是指活動時「看到縣長在場」,也不是喊口號,而是看得到道路修好了、文化資產保住了、公共服務效率提升了。這些,才是讓人安心與放心的關鍵!
ADVERTISEMENT
閱讀延伸:走秀縣長?王忠銘的觀光舞台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