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圖/李問FB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 7月28日發布安全提醒:北海坑道前方道路因連日降雨發生落石滑動,現場已設封鎖線,呼籲遊客勿靠近或前往。此提醒實屬必要,但也讓我們反思:過去馬祖確實受天然災害影響相對較輕,然而在氣候變遷背景下,近年極端氣候頻繁發生,馬管處與地方政府應儘速採取預防作為。
以過去經驗來說,馬祖受颱風襲擊時多因颱風已行經台灣本島、威力減弱,災情多集中於停電、路樹傾倒或港灣浸水,鮮少發生大規模山崩或土石流災害。例如「奇比」颱風造成北竿、南竿622戶停電、數十處電線桿倒塌;「桃芝」颱風導致東引燕秀農地洪澇、西莒道路擋牆坍塌;雖然有災情但多集中於沿海與平地,未造成重大傷亡。也是因為極少發生重大災情,許多人習慣認為馬祖災害風險低。
但危機正在變化。2021年原盧碧熱帶低壓攜帶強烈西南氣流,單日降雨破歷史紀錄,造成芹壁村及北竿道路出現土石崩落、嚴重淹水與交通中斷,為馬祖歷史最嚴重的降雨災情之一。這證明極端瞬時豪雨已經不再只是想像,而是實實在在的災害威脅。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強降雨災害的頻率和強度逐年提升,在高山與海岸地帶更容易誘發山崩、泥流等地質災害。馬祖雖以硬岩為主、坡地崩塌風險較低,但整體坡地地質仍因風化與人為開發,以及連續降雨而可能引發落石或崩塌。
因此,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應當與縣政府、農業部農村發展署及水土保持局協同合作,展開縣內的水土保持與坡地調查,以掌握地質弱點與潛在崩塌區域。此外,建構山坡災害預警系統,例如採用雨量即時監測與衛星 AI 影像偵測等技術,可提高警示精度與反應速度,減少因瞬時豪雨引發的災害損失。
唯有提前部署,才能真正避免「難以處理的大災害」發生。風景區的安全不僅關乎遊客服務,更攸關整體社區的韌性與生命財產保障。在極端天候愈發常態化的今日,「預警、防範、整備」三管齊下,才能讓馬祖持續成為一個安全、宜遊、值得信賴的寶島離島。期盼管理處正視這次因降雨導致落石事故的警訊,帶頭統籌跨機關合作,從根本強化地方抵禦極端氣候的能力。
閱讀延伸:全台之最!請善用預算實際建設照顧馬祖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