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專欄作家 蔡昆凌博士

過往在颱風期間、年假、連假與離島節日活動等,常常因為運輸問題登上新聞版面,在它文提出除了在颱風生成前預警系統要規範在颱風一旦發布海上與路上警報前,當地民眾與旅客務必完成搭乘飛機與船隻的規定,讓此制度變成一個習慣甚至是認知,亦建議在颱風警報前趕緊加開航班與在國防安全許可範圍內軍用運輸機的航班,如果「機制」一旦建立,交通問題可以解決的方案外,作者再提出來往離島台灣飛機與船隻的性能,除了是另一套解決方案更是遇到緊急醫療或是災害時的另一個最佳解!
認為除了離島居民基本民生問題如食材、建材需要更進一步提高噸位、航速與穩定安全、快速便捷的船隻,建議業者可與國內、外造船廠設計用於颱風與航速跟適合台海水深的特殊船隻,其性能至少比照海巡船隻甚至艦艇的設計,差別只是用於民間運輸用途;再者,航空公司而更重要是飛行員可以在技術上提升如提高到颱風眼上層或是沿颱風外圍突破風切等技術上的問題,亦可以在緊急或颱風前可以安全運送與運輸民眾、旅客、食材與建材甚至是傷患的最佳方法,改變適航機種與船隻性能除可提升運量,更是讓離島居民安心的一套確實可行之方案!然,任何政策的實施都涉及資源的投入,以空軍C-130運輸機在春節期間支援外離島民眾疏運,國防部日前訂定「國軍支援交通部緊急疏運收費標準」,明定交通部應向緊急疏運的軍機乘客收取搭乘費用每人新台幣1000元,並於扣除保險費用後,撥入國防部指定的帳戶收繳國庫;而針對機種與船隻若經改良後的費用,除加強了安全的保障,航空公司與航運公司可與民航局與交通部、離島當局協調對於達成費用的部分提高,離島居民可由政府機關補助,然遊客就需調整「使用者付費」原則、對於交通工具的改善而作票價的調整,而在醫療等緊急運輸狀況下除減免甚至可因意外、中低收而執行仁道運輸服務,讓已開發且民主自由的台灣對於民眾「行」的安全有保障與便利性,則不但有助觀光產業、居民民生與交通問題解決更可讓颱風期間與連假返鄉或觀光可可以感受到台灣與離島的「美」與「安全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