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瀋陽)傳統音樂類非遺代表性 專案展演在瀋陽音樂學院成功舉辦
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更堅實有力的精神支撐、更蓬勃旺盛的生機活力、更豐富多彩的人文內涵,12月1日舉辦「攜手文化傳承 同心譜寫華章」 海峽兩岸(瀋陽)傳統音樂類非遺代表性專案展演,圓滿落幕。
本次展演也是瀋陽音樂學院院「雙一流」建設專案,彙集了臺灣歌仔戲、臺灣南管、臺灣民歌、複州鼓樂、東北大鼓、淩源皮影等兩岸傳統音樂類非遺代表性專案。展演由東南衛視、海峽衛視主持人、記者施源和青年教師劉昊連袂主持。
展演在紅紅火火的遼寧複州鼓樂《龍舞豐年》中拉開帷幕,表達了廣大農民慶豐收迎佳節,對幸福生活的讚美之情;淩源皮影戲《穆桂英大破洪州》、臺灣歌仔戲《呂布與貂蟬》、東北大鼓《排王贊》,三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接連上演,讓觀眾們感受兩岸文化之精華,細數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博大精深;《吉祥的祝福》以馬頭琴音域寬廣、音色優美的獨有方式,向觀眾們傳遞草原遊牧民族的生活氣息,給予觀眾們天高雲淡、草原蒼茫的無限遐想;具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的臺灣南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當天演出的《夫為功名》《棉搭絮》讓在場觀眾充分感受到流傳於閩南地區的傳統音樂之美;催人淚下的傳統二人轉正戲《包公斷後》,「韓派」評劇經典唱段《小河流水》唱腔獨特、自然流暢,將聲音與情感完美融合;臺灣少數民族歌手與青年教師共同演繹經典臺灣民歌《阿裏山的姑娘》,唱出來兩岸少數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濃情意;展演的最後,兩岸青年手牽手同唱《相親相愛一家人》,帶動起全場大合唱,將展演推向高潮,兩岸青年共同表達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攜手貢獻青春力量的信心和決心。
「攜手文化傳承 同心譜寫華章」海峽兩岸(瀋陽)傳統音樂類非遺代表性專案展演,以樂為媒、以樂話情,以藝融情、以心交心,凝聚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之情,引領兩岸青年不斷挖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資源,在增進兩岸人民情感交融、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助力推動文化繁榮中砥礪前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藝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