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日報記者劉深魁 圖/林劍波
荔枝紅了,遊子返鄉了!
「想家了,回來解解鄉愁!」盛夏時節,方園的荔枝樹掛滿紅彤彤的果子,從新加坡回到莆田老家的方志忠心裡越發踏實起來,故鄉的果香、飯菜香還有茶香,是永遠忘不掉的家鄉味道。作為海外閩籍僑胞,方志忠一手將莆田餐廳做成享譽國際的中餐招牌,從街邊小店到全球連鎖,從獅城新加坡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莆田菜、閩菜的色香味漸漸征服全世界的味蕾,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張亮麗名片。
為中外交流搭橋
方志忠出身僑鄉,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基因從小流淌在血液里。方園位於涵江區江口鎮,這是方志忠“下南洋”的起點。從故鄉出發,再回到故鄉的方志忠,這次多了一個新身份:新加坡莆仙同鄉聯合會會長。作為華人社團的掌門人,此番回鄉除了探親訪友,還帶隊在莆田各地參觀考察、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希望為中新文化交流鋪路搭橋。
幫華裔青少年尋根,是他想搭的第一座橋。「我們計劃跟莆田文旅局、新加坡旅行社一道努力,年內推出『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請在新加坡的莆田籍僑二代、僑三代回家鄉看看,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在海外做餐飲多年的方志忠,有件事讓他一直牽掛於心。原來他在餐廳接觸過不少莆田籍華裔子弟,他們從小接受海外教育,不會說漢語,不了解中華文化,有些甚至沒有回來過,更不知道莆田在何處。對此深感遺憾的方志忠,於是萌生了讓海外華人後代回家看看的念頭。
踩點,是方志忠與同鄉會同仁此行的任務之一。「尋根之旅不能是簡單的走馬觀花,要有深度、有莆田特色,我們來設計行程路線、提供優質旅遊產品,讓旅行社按這個路線走,只有精細化,這條線才會長久。」帶着家鄉情懷做事的方志忠內心沒有利益考量,只想把莆田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華裔子弟,讓他們看到一個可愛可敬的家鄉。
南少林武術表演、湄洲媽祖祖廟三獻禮、莆田木雕DIY、趕海捉蟶包扁食……根據方志忠的設想,年輕人喜愛新奇、互動、體驗,華裔青少年不遠千里回到家鄉,不能只安排參觀遊覽,還要提供動態的表演和沉浸式體驗項目,「我們正與有關部門接洽,希望多提供這類資源支持,讓華裔青少年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領略家鄉之美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發團暫定200人,以莆田籍華裔子弟為主。這是第一步,長遠目標是做成常規團,吸引新加坡乃至全世界遊客到莆田。」方志忠說,今後同鄉會還要搭建更多的橋樑,推出更豐富的中外交流活動,讓世界更好地了解莆田、了解福建。
助力閩菜「走出去」
三伏天,回到家鄉的方志忠走到灶台前,蒸煮煎炒,烹飪海鮮。不一會兒,幾道傳統莆田家常菜端上桌,他對着前來培訓的店長咧嘴一笑。這場景和23年前有些相似,又那麼不同——
2000年,方志忠帶著妻兒下南洋,落腳新加坡。那時一家人最大的苦惱是吃不到莆田菜,因太過思念家鄉的美食,他一咬牙在當地開了一間餐廳,索性就把名字喚作莆田。
「當時新加坡人並不了解莆田菜,頭三年生意慘淡。」方志忠沒有氣餒,堅持每天起早貪黑跑菜市場買新鮮食材,還托親友將頭水紫菜、哆頭蟶、興化米粉等當地沒有的食材,從原產地莆田帶到新加坡,「把最好的留給客人是莆田人的待客之道,也是我的經營之道」。
天公疼憨人,口碑和人氣紛至沓來。以「掌握好食材,原味福建菜」為理念,莆田餐廳連續斬獲米其林一星、新加坡金字品牌獎等殊榮,被譽為「加坡中餐第一品牌」。漸漸地,方志忠跟市場上很多攤主成了好朋友,當地政要、明星和食客紛紛慕名前來,成為莆田菜的忠粉。
2006年印尼店、2012年馬來西亞店、2019年菲律賓店……隨着莆仙味道的風靡,莆田餐廳全球門店已近百家,年接待顧客超過1000萬人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更是家喻戶曉,成為海外華人華僑舌尖上的鄉愁。莆田滷麵、哆頭蟶、頭水紫菜、黃花魚……憑著對食材品質和原味福建菜的一路堅守,莆田餐廳讓「舌尖上的福建」香飄世界,成了「閩菜走出去、閩菜國際化」的傑出代表。
「一要有情懷,二要很努力,三要聚焦做事,專注一件事而不要什麼都想做。在我看來,這些是莆田能夠走到今天的原因。」面對榮譽跟喝彩,方志忠坦言,並不覺得自己成功,我還一直在還可以做得更好這條路上走。從故鄉出發下南洋,回到故鄉回饋鄉親。2015年,方志忠在江口鎮厚峰村設立「幸福原味食品供應鏈」基地,為全球莆田餐廳源源不斷供應家鄉食材。2019年,莆田(新加坡)餐飲集團先後與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莆田華僑職業中專學校合作,成立餐飲訂單班,為閩菜走出去,培養人才。
過幾日,莆田南京店即將開業,這是莆田餐廳第100家門店。從百店起點向未來出發,方志忠下南洋、闖天下的腳步越來越堅定:「把莆田菜、閩菜發揚光大,竭盡全力將家鄉的美食與文化帶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是我多年的心願。接下來,我們準備布局日本、美國和澳洲,繼續開拓全球市場,提升閩菜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