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溢誠
馬祖充滿戰地神秘色彩,因為戰略地理位置重要,即便國軍已幾經瘦身、整編,甚至是裁撤,但在島上仍然不乏各式軍事武器部署,迄今都還是第一線的灘頭堡。19世紀中期在該地區發生的戰事歷歷在目,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在亞太地區建立共同防衛體系,將南韓、日本、台灣及菲律賓等國納入其戰略島鏈的佈局,又逢當時台灣領導人蔣中正尋求美國協助,雙方合意簽署軍事協定及共同防禦條約,中共意識這將是分裂中國主權的開始,中美交涉未果,遂於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對金、馬地區發起火砲攻擊(史稱八二三砲戰),沒想到這場戰事一拖20年,直至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復於次年1月1日全面停戰,砲戰期間超過100萬枚落在這彈丸之地,遍地的砲彈破片殘骸,迄今仍時聞發現未爆彈或撿到破碎彈體,戰役造成3228位軍民傷亡,近萬戶民宅毀損,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去,國民黨於今年8月23日更專文呼籲勿忘和平與自由的可貴,應持續透過雙邊交流對談來降低衝突風險。
目前馬祖島上駐軍全數為陸軍,以島上最高山雲臺山命名為「雲臺部隊」,全盛時期總兵力有5萬人,因兩岸關係和緩,如今為僅不到3千人的指揮部級軍事單位,艱困的戍守這塊陸域面積僅29.52平方公里,海岸線133公里的彈丸之地。省視島上軍事編制,是昔日大陸軍主義的建軍構想產生,從前武器裝備未像現在先進,要迫使敵對方投降,只有完整佔領該部一途,所以「同島一命、捨我其誰」的口號才會在地方上流傳至今,但隨著日新月異的軍火研發並問世,戰略思維應必須跟著的改變,除了部署在台灣本島的愛國者、天弓飛彈可有效防衛來犯導彈攻擊外,蔡政府上台後陸續購置的海馬斯多管火箭、岸置魚叉飛彈是否可以多數建置於外(離)島?尤其距對岸最近的馬祖列島更有部署的價值,有賴國防部向國人宣示說明。
雖然守軍已不如以往,但結合地方百姓的生活,醫療及交通兩大生活必需,是為政者可以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籌建的努力方向,俗語:「軍愛民、民敬軍。」現代化國防推展全民國防,軍方因應作戰需要,醫療體系必須建構完善,中央可以挹注預算,以強化醫護部隊醫療器材為由,並增編醫官、醫護等人員,除了戰時可以切合實際外,平時亦可協助地方政府執行醫療服務,另空軍的C-130型運輸機及UH-60型直升機亦可協助交通往返及緊急傷患後送的任務,前述云云,應在不影響國軍作戰本務工作的前提下,逐步籌劃之,馬祖數十年下來各行各業,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如今選舉剛落幕,新科地方首長已上任,總說事在人為,如何讓戰地風雲的馬祖成為叱吒風雲的馬祖,軍民皆拭目以待,馬祖CEO兌現政見、繳出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