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坤龍

今年夏天,台灣本島政治氣壓低迷、罷免陰雲密布,什麼「大罷免案」、「青鳥行動」、「守護民主」,一波波像季風一樣接力來襲,讓北部、中部、南部的選區人心浮動、政壇噴火。但金門馬祖這裡呢?風平浪靜,遠離政爭!
阮島上的阿公說得好:「電視裡看得熱鬧,我們這邊一杯馬祖陳高配花生,邊看邊搖頭就好。」雖然我們同樣生活在「自由地區」,但金門、馬祖這兩座「水頭清、東引寒」的外島,似乎有一種自帶防罷免系統的體質。
先不談這陣子台灣本島政壇的兵荒馬亂,先從這個制度說起吧。
罷免這回事,原本不是拿來吵架用的,當然也不是什麼新創科技,這東西發明超過一百五十年,最早從瑞士伯恩邦起家,後來美國也學了去,搞得有聲有色。基本精神是這樣:「民選官員是人民請來做事的,如果做得太離譜,人民當然有權把人請走。」
在孫中山的設計裡,罷免權可是民權主義的一部分,和選舉、創制、複決並列,是人民監督政府的武器之一。不是要你三天兩頭換人,而是萬一你選出一個會「打瞌睡」或「亂搞」的代表,好歹可以在簽個「解除合作關係」合約。
但如今的台灣地區,這把本該是冷靜沉著的制度之劍,卻變成了政黨之間互相砍人的大砍刀。罷免制度本來應該像是汽車的煞車系統,現在卻活脫脫變成了手榴彈。
本島在鬧罷免,離島在種芋頭與地瓜。這場「罷免大風吹」,本島的政壇你來我往、戰場多處開花,從高雄、台中打到台北,再由立法院包圍外溢到街頭。結果是:人人都在動員、個個都想動刀,言詞激烈、標語滿天飛,一下說對方違憲,一下說自己代表正義。
但同樣的制度,為什麼在金門、馬祖幾乎沒聽過罷免這回事?是我們比較「沒民主素養」嗎?是我們比較「冷感」嗎?
不,我們只是比較務實。
金門人、馬祖人選人,不是看顏值、不是看標語,而是問得很簡單:「他會不會幫我修路?醫療有沒有弄好?小三通會不會更方便?金酒馬高賣得好不好?」
在本島,政治可能是全職戰場;但在離島,政治比較像兼職工頭,要修橋鋪路、看天看地看民生。你只要把事做對、少惹事,基本上不太會有人沒事想罷免你。
畢竟,我們這邊選舉成本高,連署人數少,彼此間關係又緊密。你要發起罷免,可能還沒收完第二頁簽名,阿嬤就打電話來罵你:「那是我姪子啦!你這樣簽他會傷心啦!」
這不是「人情壓力」,而是我們的民主文化建立在實際與人際之上。對於一個小地方來說,罷免是一件需要「很有理由」才會動用的大事。不是說不能罷,是我們不輕易動那一張「黃牌」。
猜到了嗎?芋頭是金門特產;地瓜是馬祖特產!
別讓罷免制度變成政黨大亂鬥!其實金門馬祖不是不關心罷免制度,而是更在意罷免制度會不會被玩壞。因為一旦制度不再是人民用來制衡官員的工具,而是政黨用來搞鬥爭的手段,那就等於是把民主制度反轉變質。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金馬鄉親會對「降低罷免門檻」抱持保留態度。當門檻太低,只要少數人連署就能發動罷免,那麼真正關心地方建設的民意代表反而會變成政黨角力的「犧牲品」。
最糟的是,如果某些政黨開始大規模動員,「你罷我一個,我就罷你三個」,那麼我們整個社會將陷入一種「輪流開除對方」的無限循環,罷免不再是民意的煞車,而是政治的機關槍。
而這樣的政治風氣,離金門、馬祖的治理邏輯越來越遠。
為什麼金馬更在意制度的「可持續性」
金門、馬祖地區常常面對一個現實問題:人力資源有限、選區小、政治人物能不能連任,直接關係到地方的延續建設與長期施政。
我們的鄉鎮首長不只是民意代表,也是地方交通、醫療、觀光的總管。他們做事需要時間,更需要穩定。
這時候,罷免制度如果成為政治動員的工具,而不是慎重行使的制度選項,那會讓地方建設變成一場斷斷續續的拼圖。今天你想建醫院,明天被罷了,後天又換個想蓋商場的來,最後一事無成。
相比之下,金門馬祖更傾向一種「實績優先、少折騰」的治理模式。我們不會為了一句話、一場口水戰,就把人罷了;但若你做得真的離譜,我們也絕對不手軟。只是我們動手之前,會先給你一杯茶、一場溝通、一段時間。
這是制度的「文化基礎」,也是離島民主的一種溫度。
在短影音時代,冷靜才是稀缺資源
現在的罷免風潮,還加上了一個短影音推播。在這樣的數位洪水中,一句情緒化口號、一段剪輯片段,就可以快速引爆情緒,造成「數位暴民」式的集體憤怒。
這點,在資訊流通相對穩定的金門、馬祖,也許不是眼下的威脅,但我們不會掉以輕心。因為我們知道,制度再好,如果沒有一群願意冷靜對話的人,就會變成網路世界的戰場。
或許未來,我們可以在金馬推動更多「民主素養與媒體識讀」的教育;也可以在選舉期間,推行「罷免教育冷靜期」制度(非規範化),讓制度不被情緒帶著跑。
金門人喜歡說:「慢慢來,會比較快。」這句話,也許正是給當下浮躁政治文化的一劑解方。
制度冷靜下來,離島才會繼續發光!金馬地區沒有缺民主,缺的是制度被當作選舉武器亂丟的騷擾。我們不是要限制人民權利,而是希望制度回到它本來的樣子,「讓政客不亂來,讓人民不來亂」。
當其他地方忙著罷人時,我們在修學校的廁所;當有人為了一個口號要把議員炒掉,我們正在籌備下個旅遊季的接駁車。
罷免風很大,但吹不動我們這片土地上紮實的政績與民意。或許這就是金門與馬祖最寶貴的資產,不是人少事少,而是我們知道什麼才是值得吵、什麼才值得守。
畢竟,在這個吵吵鬧鬧的世界裡,能安靜把事做好,比大聲罷誰來得更重要。
以上言論不代表馬祖通訊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