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鼎鈞

在當前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的局勢下,金門與馬祖這兩座位於海峽前沿的小島,因其特殊的地緣位置和深厚的歷史聯繫,備受關注。它們不僅是冷戰時期兩岸對峙的最前線,如「八二三炮戰」的硝煙和馬祖地區的戰地政務,更在戰後逐漸成為兩岸和平發展的情感緩衝區和歷史見證者。金門與馬祖通過日常的民間交流,展現了和平對話的可能性。
自2001年「小三通」政策實施以來,金門與馬祖成為兩岸直接民間往來的起點,開啟了兩岸交流的新篇章。金門距離廈門僅2公里,馬祖離連江不過十餘公里,這種距離讓它們天然具備與大陸頻繁接觸的條件。從對岸碼頭來的船班卻川流不息,航道上不僅運送貨品,更承載著人們之間的情感聯繫。
這種地緣接近也帶來了地緣信任。金門與廈門、馬祖與福州之間,語言、習俗、生活節奏都極為相似,甚至彼此能聽懂方言,為交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金門與馬祖文化上本屬於閩南、閩東地區,與福建一帶血脈相連。居民的姓氏、信仰、節慶幾乎如出一轍。例如,媽祖信仰不僅在馬祖島上蓬勃發展,在對岸閩江沿岸也同樣興盛。即使在官方對話中斷時期,民間廟會和宗教信仰的交流活動仍頻繁進行,維繫著基本的關係溫度。
此外,金馬地區的老一輩對大陸有著親身記憶與鄉愁,許多人仍有親戚居住在對岸。這種熟悉感讓金馬居民普遍對大陸保持較高程度的文化認同與情感聯繫。
ADVERTISEMENT
近年來,儘管大陸旅遊團來臺受到台灣方面的限制阻擋,但福建居民前往金門和馬祖的旅遊仍持續開放,且規模逐漸擴大。這些行動為兩岸民眾提供了一個「小而美」的交流平臺,同時也為旅遊、經濟和地方互動創造了機會。
當前的兩岸需要正能量的循環,而金門和馬祖就是這關鍵之島。
以上言論不代表馬祖通訊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