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溢誠
國防建軍備戰一直有著行之有年的作業模式,依「打、裝、編、訓」理念來貫徹打什麼仗,就買什麼樣的裝備,組織配合編成適切的部隊,並透過訓練來達到擔負戰備的能力。民進黨二次執政6年多以來,傾注大筆預算於軍售項目採購,2017年國防預算共計3192億,往後幾年更是直線上升,立法院刻正審議的2023年預算編列,已飆到4151億,如此龐大的增幅,國防安全研究院仍然呼應政府建議:「尚有增加空間,應比照南韓(佔比GDP2.8%)或是新加坡(3.2%),邁向GDP3%(4800億以上)」。恐慌式的言論,加碼軍備競賽,迎來的只是以美國為首軍火商覬覦;是否真符合作戰實需?根本無從考證,國防部隸屬行政院,而立法院又是執政黨較多數委員現狀下,如何監督?在野黨立委諸公們傾盡全力戍守預算大餅,期盼國人的血汗納稅歲錢分毫花在刀口上,針對有疑慮而提出的刪減或凍結案,結局都是逕付表決,也毫無疑問的遭民進黨團以人數優勢,完全輾壓照列通過!
ADVERTISEMENT
既然預算編列木已成舟,只能按照既定規劃來陸續購買武器,囊括F-16V、M1A2T戰車、愛國者飛彈、海馬斯多管火箭等,來源清一色均為美系裝備,而在俄烏戰爭尚未停歇,看似持久綿延之際,美國大舉援助烏克蘭軍火,恐直接影響國際訂單的交貨進度,《華爾街日報》更報導將會耽擱對台軍售項目,對此美國國務院雖然不表示意見,但國會內設置的美中經濟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已提出警示,包含帕拉丁自走砲、刺針飛彈在內的多項武器延遲交付的情形持續惡化,嚴重影響了台灣備戰的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