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維
11月12日,對位於北竿鄉的中山國中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一天,當天不只是中山國中55週年校慶,更是該校爭取已久、遷校計畫新建校舍開工動土典禮。這個由中央(教育部)、地方(縣府、鄉公所)、立法單位(陳雪生立委、連江縣議會)共同推動的遷校計畫終於順利推動。回顧4.6億的計畫推動過程,因為馬祖地區運補的特殊性,加上疫情期間人、工、料都缺的情形,發包竟歷經20多次流標,也創下馬祖地區公共工程流標次數最高紀錄,如今得以順利開工,參與推動者均功不可沒!
遷校工程目前預計施作三年,預定於115年4月完工,相信完工後的新校舍將提供更優質的教學環境及設備,讓鄉內學子享有更好的學習資源。然而,在中山國中遷校後,緊接而來的當是現有校地的活化及利用問題。
馬祖地區土地資源珍稀,遷校過後的中山國中原校地因屬做為建校使用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地塊完整且區位優良,如何妥善再利用也成為各方焦點。地方多數人士認為,北竿鄉空間短少,若能活化為公共停車空間將是一個不錯選擇;也有部分人士認為可以標售予開發商做為觀光飯店使用。
從公共設施再利用的角度來看,目前該地為公共設施保留地,可直接做為公共設施使用,且台灣本島已經有許多鄉鎮透過多功能公共空間的規劃方式同時導入綠建築概念,讓立體停車空間、圖書館、活動中心、公共教室甚至是特色市場完美結合,一個空間就能解決所有地方公設問題,更何況馬祖近年努力推動國際藝術島的品牌,若能加以結合設計,何樂不為?而做為營利使用,雖可為公務機關帶來短期財富,但一來地目變更程序複雜,又須經標售程序,難保不掀起衝突糾紛,對在地的長遠發展是否為好?
究竟是該持續做為公共設施、結合地方文化特色讓鄉民能加以使用,還是安插一棟格格不入的現代化建築讓私人營利,答案呼之欲出!